1-7月份,全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,多数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,工业生产有所回暖,投资增速小幅回升,对外贸易快速增长,消费、就业、物价总体稳定,经济结构继续优化,质量效益稳步提升,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、稳中有进态势。
一、工业生产有所回暖,内部结构趋向优化
分行业看,1-7月份,全市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,18个行业增速较上半年提高。其中,仪器仪表制造业、专用设备制造业和其他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19.2%、31.8%和19.8%,较上半年分别提高39.9、18.9和34.4个百分点。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。六大千亿元产业中装备制造业增长4.0%,总量占六大千亿元产业产值比重31.5%,同比提高3.6个百分点;六大新兴产业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40.1%,较上半年提高5.8个百分点。
高技术产业贡献提高。1-7月份,全市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8.9%,贡献率为20.8%,分别比上半年提高1.5和2.8个百分点。其中,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和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分别增长8.9%和13.2%,较上半年分别提高32.5和17.4个百分点。高耗能行业持续回落,七大高耗能行业产值累计下降17.8%,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3.0%,较上半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回落1.4和2.4个百分点。新产品产值较快增长。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30.8%。其中,工业机器人、汽车、组合音响、电工仪器仪表分别增长82.4%、57.7%、23.8%和19.2%。
二、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回升,城市建设投资快速增长
1-7月份,全市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同比增长6.5%,较上半年提高0.5个百分点。其中,工业投资增长1.5%。服务业投资贡献明显。全市服务业投资增长11.6%,较上半年提高0.4个百分点,增速高于全部投资增速5.1个百分点,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7.2%。其中,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4.6%。
城市建设投资快速增长。全市城市建设投资增长23.0%,较上半年提高4.5个百分点。其中,公共电汽车客运、轨道交通和市政设施管理投资分别增长211.8%、14.8%和15.7%。从项目建设看,全市在建项目同比增加104个,完成投资增长3.5%,较上半年提高0.2个百分点。其中,在建项目新开工完成投资增长7.2%。1-7月份,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投资增长15.6%,高于全部投资和高耗能行业投资9.1和34.7个百分点。其中,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、仪器仪表制造业和新能源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01.7%、184.2%、20.9%和36.9%。
三、消费市场平稳发展,汽车类消费增幅提高
1-7月份,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87.51亿元,同比增长9.4%。其中,限上单位零售额907.64亿元,增长7.7%。分销售地看,城镇限上单位零售额858.51亿元,增长7.9%;总量拉动全市增长7.4个百分点。1-7月份,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23类商品中19类保持增长,14类高于全市平均水平。其中,汽车类消费增长5.0%,较上半年提高1.4个百分点。中高端消费较快增长。1-7月份,中西药品类、通讯器材类消费分别增长12.8%和49.9%,增速较上半年分别提高0.5和0.1个百分点。
四、对外贸易快速发展,进出口继续保持高位增长
1-7月份,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475.91亿元,增长74.2%。其中出口总额412.08亿元,增长89.7%。分国别(地区)看,全市对前三大贸易伙伴出口保持增长,对美国、香港和韩国出口分别增长144.0%、82.6%和215.8%。全市实际使用外资完成11.58亿美元,增长20.6%。战新产业利用外资占比提高。1-7月份,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增长82.9%,增速居全省首位;总量分别占全省战新产业利用外资和全市全部利用外资4.6%和31.3%,同比分别提高1.4和10.7个百分点。
五、预算收入较快增长,存贷款余额总体平稳
1-7月份,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4.26亿元,同比增长9.1%。其中,税收收入255.34亿元,增长26.3%,税占比81.3%,较上年同期提高11.1个百分点。分税种看,5种主体税种均同比增长,增值税(50%)、个人所得税(40%)、企业所得税(40%)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契税分别增长37.7%、20.5%、23.8%、23.4%和25.4%。
7月末,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813.90亿元,同比增长9.5%。其中,住户存款3539.37 亿元,增长7.0%。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648.72亿元,增长16.3%。分期限看,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增长7.5%和19.7%。
六、CPI较为稳定,八大类商品“七涨一降”
1-7月份,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增长1.8%,较上半年提高0.1个百分点,继续保持在稳定区间。其中八大类商品“七涨一降”,教育文化和娱乐类、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和交通通信类涨幅居前三,分别上涨3.7%、3.4%和2.9%;衣着类下降0.9%。
七、新的市场主体和就业人数稳定增长
1-7月份,全市新增企业26298户,同比增长11.7%;注册资金1462.50亿元,增长0.7%。其中,7月份新增企业3758户、注册资金227.18亿元。全市新增就业人数7.70万人,增长10.3%。7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.80%,继续保持低位运行。
总体来看,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、稳中有升,但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和263专项行动强力深入推进,经济发展面临产业结构深化调整的阵痛期,主要指标增速有所回落。下一阶段,我们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不断增强内生动力,着力振兴实体经济,确保经济保持平稳健康运行。
附注:
(1)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。
(2)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(单位)、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(单位)、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(单位)。
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,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。
(3)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,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。
|